通訊員 龍成
當我們迎著周末的晚霞趕到石泉縣城,在游人如織的老街觀賞一場免費的漢服走秀,看到的不僅是精彩表演,更多的是省內外游客對石泉旅游業(yè)的真誠贊美。
這些身著漢服登臺表演,闡釋服飾之美、山城之美的女子,來自石泉縣漢文化促進會,他們的會長,就是這位既當編導、又為領隊,還兼總策劃、總后勤的付多多。
作為土生土長的石泉女子,付多多從小與漢江為伴,感受著漢水文化的耳濡目染,并在漢文化的熏陶中深愛著漢服,自少女時期就對華麗飄逸的漢服情有獨鐘。
步入社會后,和姐姐在石泉老城做餐飲,把“西門第一家”石鍋魚做成網紅店面后,她于2017年轉型,開辦了“多多漢服工作室”。起初工作很辛苦,她沒雇幫手,一個人試著干,既要到外地培訓和在網上學技術、學業(yè)務,又要給顧客化妝、拍照,還要用圖片展示、網絡平臺傳播等方式去拓寬市場。當親朋好友有婚禮、開業(yè)等喜慶機遇,她不惜虧本去免費展示漢服之美,擴大傳播渠道。2019年11月,會員發(fā)展到200多人,她看到了社會需求的美好前景,帶領會員成立了絲路漢韻華服社,以民間社團名義面向社會開展?jié)h服表演、傳統(tǒng)禮儀、古典歌舞等漢文化傳承工作。與此同時,她在禹王宮的西側開辦了漢服體驗館。
這時的付多多,有了一個明晰的目標:利用石泉老街的獨特場景來推廣漢服文化,巧借漢服表演的藝術魅力來宣傳石泉旅游。每天晚上七點半,他們的漢服走秀從東門到西門,來回兩圈,成了吸引游客的藝術風景;每逢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她們盛裝上街,滿城出游,把節(jié)慶文化與漢服禮儀傳遍千家萬戶;每年的春、秋開學季,他們在禹王宮舉行大型“開筆禮”,也到城鄉(xiāng)學校舉辦活動,把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授給少年兒童。
縣城內活動穩(wěn)步開展,付多多又把漢服文化傳播的目標對準到農村。每年的二十四節(jié)氣,她們走出城池,走向大自然,向人們傳播農耕文明,傳輸賞花知識;每一個山水、人文景點,她都去舉辦專場活動,以增添宣傳亮點、助力文旅融合。
為了讓漢服文化形成更大影響力,付多多經過受眾調研和總結分析,推出了每年必辦的兩場重大活動:11月21至22日為“漢服出行日”,她發(fā)動全縣400多名漢服愛好者盛裝出場,游走全城,伴以古典舞、茶藝秀、古琴、古箏呼應,形成強大的傳播力量;每年的3月21至23日,她把外地的“花朝節(jié)”辦成石泉的“花朝記”,在秦巴風情園、后柳水鄉(xiāng)等地舉辦,每一場都是亮點紛呈、令人稱贊的旅游盛會。
因為社會影響廣泛,漢中的西漢盛境、漢陰雙河口古鎮(zhèn)等地的旅游文化活動,以及省內外的漢服表演、文化交流,都多次邀請她們到場獻藝。
正因為文化傳播有功,社會貢獻顯著,石泉縣文聯(lián)主動協(xié)助他們成立了“漢文化促進會”,促其規(guī)范運行,邁上新的臺階。
然而,對于付多多來說,光鮮的背后是無盡的汗水。2019年春夏的旅游宣傳旺季,她正懷二胎,臺前幕后的奔波讓她腰疼腿腫。而每次公益活動的出資、出車、出服裝,都是付多多的無私支持奉獻。就以這次秦牧果園的演藝為例,50多人的化妝用品及化妝師工資,一輛大巴的租賃與自請車輛的油費,漢中等地外請演員的吃喝住行與禮品,所有服裝的干洗和損耗……再節(jié)儉,也得8000余元!而這些支出,都來自付多多的漢服體驗館。別人不解,問她如此勞神費力到底想圖個啥?付多多微笑著、堅定地說:“作為漢江女兒,這是我的事業(yè)我的夢想;傳承傳統(tǒng)漢服文化,更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