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4年5月14日,焦裕祿被肝癌奪去了生命,年僅42歲。他臨終前對組織上唯一的要求,就是“把我運回蘭考,埋在沙堆上,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,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”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,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。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,楊靖宇在白山黑水間扛起抗日救國旗幟,用生命詮釋忠誠、擔當與奉獻;抗美援朝戰(zhàn)場上,黃繼光用胸膛堵住機槍射孔,以鮮血鑄就英勇豐碑;羅布泊的沙塵里,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們堅心如磐,勇攀科技高峰;改革開放的浪潮中,無數(shù)改革者勇立潮頭,開拓嶄新天地。
ZdG安康新聞網
盾構機,是專門用于隧道掘進的大型專業(yè)設備。它由超過16000個精密的零件打造而成,是隱藏于地表之下的“鋼鐵巨龍”,被網友們愛稱為“基建狂魔”。這臺機器的研發(fā)團隊負責人,是中國鐵建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級研究員張帥坤。ZdG安康新聞網
ZdG安康新聞網
ZdG安康新聞網
2008年,24歲的張帥坤畢業(yè)后進入鐵路隧道施工單位,負責管理、租賃國外進口的盾構機。當時,進口一臺“洋盾構”需要上億元人民幣,不但交貨周期長達兩年,而且服務跟不上,一顆螺絲釘損壞,都要花幾十倍的高價從海外購買。一次普通維修,也要拉出警戒線,不讓中國人靠近。
外國企業(yè)的技術封鎖,深深地刺激了張帥坤,他深刻認識到,唯有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不受制于人。于是他主動申請,組織團隊研發(fā)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。
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技術,張帥坤主動請纓當盾構機司機。隧道里陰暗、潮濕,全天見不到太陽,司機要待在一個只有不到兩平方米的主控室內,時刻不停地盯著屏幕上各種參數(shù),操作各種儀器按鈕,精神高度緊張,還有高效破碎、泥漿環(huán)流、床壓緩流等諸多技術難關亟待攻克。團隊不與任何國外廠家合作,不購買任何圖紙和技術,所有圖紙都由自己摸索著畫。張帥坤作為黨員,更是帶頭鉆研技術,奮勇沖先,迎難而上。
2024年8月19日,在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施工現(xiàn)場,由張帥坤團隊打造的“深江1號”盾構機抵達海底106米處,順利完成掘進任務。這是中國盾構機水下掘進的最深紀錄,也是世界高鐵盾構隧道海底掘進最深紀錄。
ZdG安康新聞網
張帥坤表示,“現(xiàn)在我們的盾構機,不但占領了國內90%以上的市場份額,還出口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(qū)。我們感受最深刻的,就是國產盾構機從無到有,從跟跑、并跑到領跑的巨大轉變。我們制造的不僅是盾構機,更是中國人自己的‘爭氣機’。”
新時代的英雄圖譜里,“險易不革其心”的精神印記愈發(fā)清晰。北斗衛(wèi)星沖破技術封鎖直上九天,“奮斗者”號載人深潛器探秘萬米海溝,國產AI智能引擎通過算法技術實現(xiàn)顛覆性創(chuàng)新……擔當,讓我們的精神天空更加遼闊、時代畫卷更加絢爛、奮斗坐標更加高遠。
中共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教授王杰指出,歷史和實踐充分地證明,黨員干部有多大擔當就能干多大事業(yè),盡多大責任就會有多大成就。惟其艱難,才更顯勇毅;惟其篤行,才彌足珍貴。中國共產黨人要樹牢擔當之志、提升作為之能,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,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,自覺做勇于擔當作為的奮斗者,把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(xiàn)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