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陳俊 通訊員 張德紅
4月28日,星期一。這天一大早,白河縣城關初中的美術老師陳定根沒有像往常一樣去學校,而是收拾挎包準備到30多公里外的卡子鎮(zhèn)初級中學上課。作為白河縣城關初級中學教共體的一名美術老師,這樣的“走教”他每周有兩次。
2024年1月開始,白河縣按照“以強帶弱、城鄉(xiāng)貫通、優(yōu)質均衡”的原則,將全縣義務教育階段58所學校,按初中和小學分別組建了3個、6個緊密型城鄉(xiāng)教育共同體。其中,白河縣城關初中和麻虎鎮(zhèn)、卡子鎮(zhèn)、中廠鎮(zhèn)3所初中組建的全縣最大的教共體——白河縣城關初級中學教共體,共有學生3455名,占全縣初中生總數(shù)47.5%。如今,一年半過去了,教共體里的4所學校都有各自不同的收獲,正朝著義務教育優(yōu)質均衡發(fā)展大步邁進。
薄弱學科不“薄弱”
4月28日,陳定根給卡子初級中學學生帶來了一節(jié)課——云游《瀟湘圖》,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(xiàn)代教學技術,結合畫上的山巒、林木、蘆葦和茅舍,給學生教授了透視的深度、近大遠小和“披麻皴”等山水畫技法。
作為一名專業(yè)的美術老師,陳定根給城里的學生上好美術課并不難,但大多數(shù)農村孩子美術基礎薄弱,不懂近大遠小等基本原理。針對這一實際,陳定根獨創(chuàng)了分格教學法。將畫面按照比例、景深、大小分為16個等份,幫助學生觀察和組織,再結合透視、明暗關系原理,讓孩子們能聽得懂、理解得了。“這節(jié)課,通過多媒體教學和傳統(tǒng)山水畫的結合,帶孩子們在‘云端’欣賞《瀟湘圖》這一傳世名畫,進而認識、理解、鑒賞詩書畫印等傳統(tǒng)文化知識,在美術教學中實現(xiàn)美育。”陳定根說。
“我們趕上了好時候。加入教共體后,通過師資合理調配,解決了我校薄弱學科的問題,能夠豐富現(xiàn)有課程內容,促進農村學校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。”卡子初級中學校長周漢軍說,該校目前有初一、初二兩個年級,121名學生、11名老師,沒有美術和音樂專職老師。2023年年底參與教共體試點后,核心校白河城關初中選派了教學經驗豐富的美術老師和音樂老師,每周各來卡子初中上半天課,通過“走教”的方式將縣城的優(yōu)質教學資源下沉到這所新建的鄉(xiāng)村學校。
除了核心校支援的藝術課教師,卡子初級中學的年輕老師也因為教共體,有了業(yè)務上的“帶路人”。該校“95后”老師吳雙雙今年負責八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兩科,她告訴記者,加入教共體之后,她有了更多機會外出學習、參與培訓、聽名師講課,從白河城關初中的老師那里學到了很多教學方法、訣竅和秘訣,更重要的是,她還找到了“師父”柯長榮。
柯長榮是一名教齡30年的老教師,其中有20年都在教共體內的另一所學校中廠初中任教,也曾長期代過道德與法治。去年9月,柯長榮主動報名參與教共體內支教,來到卡子初中。他告訴記者,現(xiàn)在的年輕老師多,工作盡職盡責,熱情也高,他希望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經歷,帶動和感染年輕人,幫助他們成長。
教師業(yè)務能力大提升
和卡子初級中學一樣,中廠鎮(zhèn)初級中學也缺美術和音樂老師,而且多年都沒有專業(yè)老師代課。教共體派來“走教”老師之后,藝術課教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。但作為一個老牌的鄉(xiāng)鎮(zhèn)初中,還有更大的問題需要解決。
中廠初中共有三個年級、6個班、265名學生、28名老師,雖然老師數(shù)量不算少,但單學科老師不多,有的學科甚至只有一名老師。這就帶來一個問題:老師備課不能充分討論,教得怎么樣沒有互評氛圍,長此以往,教學質量無法提升。
教共體讓這一問題迎刃而解。中廠初中校長董元方告訴記者,教共體內實現(xiàn)了資源共享,教學進度、考試時間、試卷安排都是相同的。白河城關初中老師給中廠初中老師共享了學科網的賬號和教案,每一名科任老師都加入了相應的教研工作群,大家在群里可以實時討論,有問題隨時解決。
化學老師薛婷2011年來到中廠初中任教,她的感觸很有代表性。教共體成立之后,薛婷隨即就被拉進教共體內的化學組、年級化學組微信群,群內經常交流備課心得和教學體會,備課時有了疑問,她也能在群里得到及時回應。白河城關初中的化學教研組長覃麗老師還和她結成了幫教對子。
“加入教共體之后,教學進度、上課教學方法、重難點把握等以前的困惑都能得到解決,交流學習機會也多了。我們的上課方式、與學生的溝通方式都得到了改進,這些改變都在教學中投射到學生身上,得到的反饋也很好。”薛婷高興地告訴記者。
得益于教共體內新老、城鄉(xiāng)教師之間的教學相長,這所老牌鄉(xiāng)村初中得以展現(xiàn)出新的風貌,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業(yè)務能力顯著提高,學生的學習體驗顯著提升。“鄉(xiāng)村成員?s短板、補差距,與核心校教學同頻、資源共享、成果共贏,帶動了我們鄉(xiāng)村學校優(yōu)質均衡發(fā)展。”董元方說。
城鄉(xiāng)教育整體大發(fā)展
“和卡子、中廠、麻虎三所初中組建了教共體,現(xiàn)在我們領導班子想得最多的,就是如何推動大家共融共進。”白河城關初中校長謝圣文說。在他看來,組建教共體是邁出第一步,還要打破壁壘,從管理理念、師資力量、交流輪崗、經費統(tǒng)籌、安全管理等方面堅持“破”“立”結合,四校成一校,實現(xiàn)城鄉(xiāng)學校共同發(fā)展的改革目標。
事實上,從一年多的實踐來看,白河縣城關初級中學教共體正在朝這一目標努力。
記者從該校了解到,為幫助成員校開足開齊課程,白河城關初中選派了3名老師“走教”,11名教師到成員校交流輪崗,多名骨干老師常態(tài)化、下沉式開展教學沙龍,參與成員校的聽課評課、同課異構,幫助成員校老師提升教學能力。
弱的變強,短板補長,好的更好。白河城關初中還與成員校麻虎初中互換老師交流輪崗,一方面鍛煉中層領導和業(yè)務骨干,一方面深度參與成員校發(fā)展大計。2024年9月,白河城關初中副校長徐濤到麻虎初中擔任執(zhí)行校長,章榮保、楊昌芬2名教師到麻虎初中交流輪崗,麻虎初中先后派出楊群、鄢琳娜、黃雪3名教師到核心校跟崗學習。
麻虎初級中學創(chuàng)建于1976年,現(xiàn)有9個教學班,在校學生432人,目前在編在崗教師32人,其中高級教師6名、一級教師9名。教共體成立以來,這所學校的變化也是最大的。
記者了解到,教共體組建以來,在硬件上,通過核心校的統(tǒng)籌幫助改善了麻虎初中的辦學條件:白河縣教體局統(tǒng)籌30余萬元資金為麻虎初中建立了1間錄播教室。教共體核心校統(tǒng)籌3萬余元維修加固了教學樓欄桿300米,統(tǒng)籌4萬余元翻新了學生餐廳。
執(zhí)行校長徐濤更將核心校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帶到了麻虎初中,學校課程管理和教學管理均有所提升。依托教共體核心校優(yōu)質資源,通過教學同頻、教研共進、交流輪崗、骨干教師幫帶等方式,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。
“麻虎初中的全體師生真正實現(xiàn)了由‘學校人’到‘教共體一家人’的轉變。”徐濤感嘆地說。
1997年出生的鄢琳娜從2020年開始在麻虎初中工作,是一名英語老師。她告訴記者,去年到白河城關初中跟崗學習以后,她對自身的要求提高了,從核心校的省市教學能手身上學到了很多,也學會了如何與學生融洽相處。
謝圣文告訴記者,“組建教共體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遇,我們必須全力以赴。”在他的構想中,今年秋季開學起,學校將進一步擴大教師交流輪崗力度,20%的白河城關初中老師將參與幫教,成員校的年輕老師和中層領導來核心校跟崗學習,加大教共體中層干部培養(yǎng)和人才隊伍建設,業(yè)務骨干和優(yōu)秀干部在教共體內挖掘使用,共同成長。